《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2023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2023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18页).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个皮匠报告上搜索。
1、近年来,直播带货模式发展非常迅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 7.51亿,占到网民整体的70.3%,其中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到5.15亿,占到网民整体的48.2%。我国即时通信、网络视频、短视频用户规模分别达到10.38亿、10.31亿和10.12亿,使用率分别达到97.2%、96.5%和94.8%。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模式,既可以直观展示商品,又可以实时互动,给消费者提供了全新消费体验,受到市场各方追捧。然而,直播带货在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消费体验,为电商行业创新发展开辟新模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消费维权问题。有关直播带货虚假宣
2、传、价格误导、诱导场外交易、销售违禁品以及发货慢、产品质量差、退货退款难等问题备受关注。本报告聚焦直播带货新型业态的各种消费维权问题,通过采集2022年有关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然后从直播平台和带货主播两个维度进行汇总分析,并在汇总分析直播带货消费维权问题的基础上,对直播带货新型业态的规范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直播带货新型业态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直播带货模式呈井喷态势发展。这种新型网络直播营销模式不仅给消费者带来全新消费体验,而且在促进灵活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直播带货属于新兴发展模式,具有模式新、主体多、流量大、频次高等特点,目前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规范
3、和完善的问题。为了全面了解直播带货模式的消费维权状况,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消费者网()等机构,通过采集过去一年有关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数据,并从直播平台和带货主播两个维度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对直播带货新兴业态的规范和发展提出有关建议和对策,以期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直播电商行业健康发展起到绵薄之力。一、背景与目的二、分析思路为全面了解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状况,本报告通过对2022年全年的直播带货消费舆情信息相关新闻资讯进行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分类,从而得到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信息在直播带货消费舆情中所占的大致比例以及涉及的主要问题。
4、本报告围绕带货平台和带货主播两个维度:(1)平台方面,选取淘宝、京东、苏宁易购、拼多多、唯品会、小红书、抖音、快手、微博和蘑菇街等10个电商平台作为主要研究分析对象。(2)主播方面,选取疯狂小杨哥、李佳琦、刘畊宏、罗永浩、董宇辉、辛巴、董先生珠宝、蛋蛋小盆友、散打哥、瑜大公子、大狼狗郑建鹏言真夫妇、烈儿宝贝、陈洁kiki、爱美食的猫妹妹等14位带货主播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本报告对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并对相关案例和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对以上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信息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直播带货模式的规范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01直播带货消费舆情概况根据上述平台和主播的关键词
5、,采集2022年1月-12月国内直播带货消费的新闻资讯舆情数据共计35008条,并按照情感类型划分为“正面”、“中性”和“负面”三类。其中,“正面舆情”占比31.41%;“中性舆情”占比55.96%,“负面舆情”占比12.63%。图1:直播带货消费舆情数据情感分布情况02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反映的主要问题三、2022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概况通过分析直播带货维权舆情数据发现,2022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主要反映了产品质量(如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三无”产品等)、虚假宣传(如夸大商品功效、制造虚假流量等)、不文明带货(如演绎剧本、低俗营销等)、价格误导(如虚标价格、优惠夸张等)、发货(如发货慢
6、、不发货等)、退换货(如不予退换货等)、销售违禁商品(如销售野生动物、无资质销售处方药等)以及诱导场外交易(如直接或间接引导消费者转入原直播电商平台以外的社交平台或个人进行交易)等七方面问题。各问题舆情占比具体情况如下表:表1: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反映的主要问题 舆情数据显示,在2022年直播带货消费维权舆情信息中,涉及产品质量问题的占45.75%,虚假宣传的占37.82%,不文明带货的占5.19%,价格误导的占5.08%,发货的占4.46%,退换货的占1.45%,销售违禁商品的占0.14%,诱导场外交易的占0.11%。对比2021年舆情数据发现,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维权舆情依然位居第一位,占比